您现在所在位置:首页 > 新闻专区
新闻专区

干细胞治疗肝病?或非一步之遥

来源:生物通 日期:2011-01-10


    由于缺乏移植器官,目前大多数慢性肝病的患者都无法获得彻底治愈,许多科学家都将诱导多能干细胞(iPSCs)生成肝细胞视为一条有潜力的治疗策略。近日来自德国马克斯普朗克分子遗传学研究所的科学家们对几种不同来源的肝细胞进行了基因表达分析研究,研究结果表明由胚胎干细胞和诱导多能干细胞分化的肝细胞在基因表达上具有较高的相似性,但与天然肝细胞之间仍存在显著的差别。研究论文发表在2010年12月20日的《干细胞与发育》(Stem  Cells  and  Development)杂志上。  

 

    随着细胞重编程技术的飞速发展,现在科学家们已能够利用各种不同类型的细胞诱导生成iPSCs细胞。此外,大量研究还证实这些诱导生成的多能干细胞与它们的供体细胞具有相同的遗传背景。理论上由诱导多能干细胞分化生成肝细胞不仅可解决移植器官资源匮乏问题,还可避免传统的器官移植治疗中最大的难题即受者对供者细胞产生的免疫排斥反应,从而被视为未来再生治疗中最理想的一种治疗策略。

 

    在新研究中马克斯普朗克分子遗传学研究所的科学家们将三种不同来源的肝细胞即分别由胚胎干细胞和诱导多能干细胞分化生成的肝细胞样细胞与从人体中获取的天然肝细胞进行了比较检测。

 

   “我们希望通过这种方法来了解不同细胞类型之间是否存在差异,‘人造’肝细胞是否存在有缺陷,”马克斯普朗克分子遗传学研究所研究人员Justyna  Jozefczuk解释道:“基因表达分析结果证实胚胎干细胞和诱导多能干细胞分化生成的肝细胞在基因表达上存在80%的相似性,但与从人类胎肝中分离的肝细胞基因表达相比较却只有53%的相似性。”

 

    研究人员在对三种细胞进行功能分析时证实诱导多能干细胞和胚胎干细胞分化生成的肝细胞样细胞均能像天然肝细胞一样发挥储存糖原和生成尿素的功能,并且这些细胞都能够吸收和破坏外源分子。

 

    但在接下来的试验中研究人员发现在两种‘人造’肝细胞中许多独特的肝脏蛋白呈高水平表达其中包括白蛋白、甲胎蛋白和细胞角蛋白18。此外诱导多能干细胞分化的肝细胞与天然肝细胞中细胞色素P450周围的基因在表达水平上也呈现出显著的差异。

 

   “这些研究结果不仅有助于我们更深入地了解了肝脏疾病的病因,并且将推动我们开发出更有效的个体化治疗药物。”马克斯普朗克分子遗传学研究所的James  Adjaye说道。

 

(生物通:何嫱)

孙方臻
著名分子胚胎学家,中科院专家。毕业于英国剑桥大学,博士。 ... [详细]
罗盖教授
罗盖教授祖籍广东,麦吉尔大学优秀学士、多伦多大学科学博士、麦克马斯特大学博士后... [详细]
王培福
王培福,医学博士,副主任医师。 毕业于解放军总医院军医进修学院,对神经系统疾... [详细]
马路
马路,主任医师,医学硕士。现任全军肾脏病专业委员会委员、北京军区肾脏病专业委员会... [详细]
苏连奎
苏连奎,中共党员,副主任医师。 2005年将干细胞治疗应用于临床,开展自... [详细]
赵春华
赵春华个人简介:男,1963年生,山东青岛人,医学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 [详细]
杨晓凤
杨晓凤,女,主任医师,硕士研究生导师。 现任中华医学会医... [详细]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设为首页 | 收藏本站 | 管理员入口
秦皇岛吉泰生物科技研究所
邮编:066100 备案号:冀ICP备2023042823号-2  冀公网安备13030502000431号
电话:0335-3366669 传真:0335-3366669 E_mail:qhdjtsw@163.com 您是本站第 2529223 位访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