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患园地

谁是毁掉我们营养的真正凶手?

来源:吉泰生物 日期:2011-01-27


   

     营养学家们做了大量的调查之后指出,虽然食物营养很多,但人们的一些生活习惯却在不知不觉中使营养流失贻尽。食物营养究竟是怎样流失的呢?来听听营养专家、北京军区总医院高级营养师荀晓霖大夫怎么说: 
    1.淘米遍数多,营养流失大 
    荀大夫建议:淘米次数不要过多,一般用清水淘洗两遍即可,不要使劲揉搓。对于存放过久的米,则多淘洗几遍为好。米的吸水率在浸泡两小时后最大,所以,先将米浸泡两小时,然后再煮饭为好。米浸泡后煮饭,不但时间可节省40%,米中的维生素B5损失也较少。有些人爱吃捞饭,即将米饭煮至半熟时,将米捞出蒸熟,而把米汤弃之不食,这样的做法是不科学的。如做捞饭,米汤也应当饮用,因为很多营养成分都在米汤中。 
    2.除了玉米面,煮粥别放碱 
    煮饭、煮粥、煮豆、炒菜,都不宜放碱,因为碱容易加速维生素C及维生素B族的破坏。维生素B1、B2本来就怕热,加了碱后更怕热,温度稍高更容易被破坏。 
    3.切菜少使刀,尽量用手撕 
    蔬菜宜先洗后切,否则会使水溶性的维生素及矿物质受到损失。切菜时一般不宜太碎,能用手撕的就用手撕,尽量少用刀,因为铁会加速维生素C的氧化。炒菜时要急火快炒,避免长时间炖煮,而且要盖好锅盖,防止溶于水的维生素随蒸气跑掉。炒菜时应尽量少加水。炖菜时适当加点醋,既可调味,又可保护维生素C少受损失。做肉菜时适当加一点淀粉,既可减少营养素的流失,又可改善口感。 
    4.果汁营养少,不如水果好 
    当水果压榨成果汁后,果肉和膜被去除了。在这个过程中,维生素C也大大减少了。如果这种水果本身含有的维生素就不多,比如苹果,那么,在这个过程中,维生素几乎被去除得一干二净,提倡采用打碎机加工果汁,可保留果肉和膜。 
    瓶装果汁一旦被打开,就开始丧失营养,所以在冰箱里不要储存得太久。用柑橘、柚子、菠萝等制作的无菌果汁,营养成分可以保存7~10天。其它低酸性的果汁,像苹果、葡萄,在打开后能保存一周。如果你买的是未经高温消毒的果汁,即使你没有打开,一周内也一定要喝掉。    
    5.鸡蛋营养多,最好煮着吃 
    就营养的吸收和消化率来讲,煮蛋为100%,炒蛋为97%,煎炸为81.1%,开水、牛奶冲蛋为92.5%,生吃为30%~50%。由此来说,煮鸡蛋是最佳的吃法,但要注意细嚼慢咽,否则会影响吸收和消化。 
不过,对儿童来说,还是蒸蛋羹、蛋花汤最适合,因为这两种做法能使蛋白质分解,极易被儿童消化吸收。    
    6.煲汤时间长,营养没的“靓” 
    广东人的饮食最注重汤,这从他们对汤的赞美和对美女的赞美都用同一个词“靓”可见一斑。广东人将汤的制作过程称之为煲,认为煲的时间越长越好,一煲就是大半天。荀大夫告诉记者,实际上,这是不科学的。维生素C、B、氨基酸等极有营养的成分有一个共同的弱点就是“怕热”,在80℃以上就会损失掉,因此,煲汤时长时间的文火会将这些营养成分破坏,而蒸发掉的却正是精华。 
    7.冷冻常反复,其实很错误 
    食物都有保鲜期,最多保存3个月。以鱼为例,有研究表明,放在零下18℃保存3个月,鱼所含营养素的损失非常明显,尤其是维生素A和维生素E,大概会损失20%~30%。蔬菜、水果也应该现买现吃,每放置一天所含维生素就会减少。因此,趁着食物还新鲜就赶紧吃了吧,别等到没有了营养再吃。 
很多主妇将一大块冻肉化冻后,将切剩下的肉重又放入冰箱冷冻,认为这样还可以长时间保鲜。其实,这是一个错误的做法。荀大夫说,有研究表明,反复冷冻的鱼和肉会导致营养物质的流失和影响口味。此外,一般保鲜应“速冻缓化”,即快速冷冻缓慢化冻。有时为了加快化冻速度,人们还会用热水冲洗冻肉,这样做也是不对的。 
    8.长期服药物,要补维生素 
    药物也会造成营养素的大量流失,包括治疗哮喘和风湿性关节炎的类固醇药物、治疗癫痫的药物和治疗甲状腺疾病的药物。在服用这些药物时,应坚持服用钙制剂及维生素D。抗癫痫药也会妨碍叶酸吸收。
孙方臻
著名分子胚胎学家,中科院专家。毕业于英国剑桥大学,博士。 ... [详细]
罗盖教授
罗盖教授祖籍广东,麦吉尔大学优秀学士、多伦多大学科学博士、麦克马斯特大学博士后... [详细]
王培福
王培福,医学博士,副主任医师。 毕业于解放军总医院军医进修学院,对神经系统疾... [详细]
马路
马路,主任医师,医学硕士。现任全军肾脏病专业委员会委员、北京军区肾脏病专业委员会... [详细]
苏连奎
苏连奎,中共党员,副主任医师。 2005年将干细胞治疗应用于临床,开展自... [详细]
赵春华
赵春华个人简介:男,1963年生,山东青岛人,医学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 [详细]
杨晓凤
杨晓凤,女,主任医师,硕士研究生导师。 现任中华医学会医... [详细]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设为首页 | 收藏本站 | 管理员入口
秦皇岛吉泰生物科技研究所
邮编:066100 备案号:冀ICP备2023042823号-2  冀公网安备13030502000431号
电话:0335-3366669 传真:0335-3366669 E_mail:qhdjtsw@163.com 您是本站第 2522935 位访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