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所在位置:首页 > 新闻专区
新闻专区

“齐保肾,同护心!”——第六个世界肾脏日

来源:吉泰整理 日期:2011-03-09


 


    

 

   世界卫生组织把每年3月份第二个星期四定为世界肾脏病日,今年3月10日将迎来第六个世界肾脏病日,其主题为“奇保肾,同护心!”据相关调查显示,我国慢性肾脏病发病率增长迅速,慢性肾脏病的总患病率为9.3%,而其中1%可能会发展为尿毒症。现在一些患肾脏病的高危人群,他们对肾脏健康和肾脏检查的意识都很低,令人担忧。   
■定期查一次尿常规,可预防肾脏病  
    医生指出,身体里的废物和多余的水分随血液经肾脏过滤后被清除。这种多余的水和废物就是所谓的尿。尿从肾脏排出,通过输尿管存入膀胱,尿存留在膀胱里直至你上厕所时排出体外,正是由于肾脏的过滤功能才使血液中的废物和多余水分从血液中清除并排出体外。  
    近年来由于人们不良行为方式和生活习惯等诸多因素影响,全市肾病发病率有所上升,肾脏病患者的发病年龄提前,以18、19岁的青年男性居多。高血压、糖尿病、肝病、药物毒副作用以及劳累是导致肾病高发的5大主因。相关临床统计显示,40%的糖尿病人最终会合并肾衰竭;而患高血压10年以上人群都会出现不同程度的肾损伤。此外,过度用药增加肾脏负担,也会导致肾功能不全。最常见的伤肾药物包括解热镇痛药、抗生素类药,都可导致肾脏损害。气候变化、劳累等因素,使很多潜在的肾病患者急性发作,严重的甚至出现急性肾功能衰竭。  
    要养成科学健康的生活习惯,以降低高血压、糖尿病和肝炎等疾病的发病率。如每天多喝水,高尿酸的人平时少吃动物内脏。若夜里夜尿增多,早晨发现眼睛浮肿,或尿里有泡沫,尿色变茶色或红色都要引起注意,要提早到正规医院验尿,因为“泡沫尿”是尿蛋白超标的明显特征,也是肾功能受损的前兆。如果每年至少进行一次尿常规检查,就可以发现肾脏的早期问题。   
■50%以上慢性肾病患者无症状易漏诊  
    慢性肾病的发病是由多种因素共同造成的,其发病机制也十分复杂,但具有以下危险因素的人群发病率明显增高,应高度警惕。首先患有糖尿病、高血压、心血管疾病的人和有肾脏病家族史的人更容易得慢性肾病,其次代谢性疾病(肥胖、高血脂、高尿酸)、长期使用肾毒性药物、慢性泌尿道感染、尿路梗阻、高凝状态、自身免疫性疾病(红斑狼疮等)、高蛋白饮食、吸烟、过度饮酒、低出生体重、年龄65岁以上等也易患慢性肾脏病。  
    慢性肾病往往不容易早期发现,甚至漏诊。这是因为慢性肾病有的完全没有症状或症状不明显,50%以上的慢性肾病病人可能没有任何症状,不能引起患者及家属足够的重视。其次,许多常规体检或单位查体,常常不做肾功能化验,因而容易把慢性肾病漏掉。再次,部分医生缺乏为患者尤其是高危人群进行尿常规、肾功能检查的意识。对于初次确诊的高血压、糖尿病等患者,一些医生只是用降压药、降糖药进行治疗,未能及时地实施尿常规、肾功能等检查。而且目前检查肾功能的各种方法都存在一定局限性,缺乏早期敏感指标,不能更早期地对慢性肾病进行诊断。  
    要合理控制饮食,尽量减少对蛋白质的摄入,慎食高钾食物,如香蕉、酱油、土豆等。一旦血钾升高,患者应立即就医,采取措施把血钾降下来。忌食一切豆类、豆制品及其他植物蛋白含量高的食物,如蘑菇、木耳、花生、瓜子等。忌食辣椒、胡椒等辛辣刺激食物,忌食动物内脏、海鲜、啤酒高嘌呤食品,慎食各类保健品,保持低盐饮食。   
■“肾虚”是否得了肾炎、肾衰?  
    不少人看中医时,中医大夫说“肾虚”,所以有人以为自己得了“肾炎”或“肾衰”。到医院诊治“肾病”,可肾虚和肾炎、肾衰不是一个概念。西医所说的肾和输尿管、膀胱、尿道一起构成了“泌尿系统”。专门负责水、电解质离子的调节和排泄、清除毒素。所以,肾炎或肾衰时就会出现水肿或毒素的潴留。肾炎是各种肾小球疾病导致的以蛋白尿、血尿、水肿、高血压为临床表现的疾病。而中医的“肾”,除了包括西医的肾外,还是一个生理作用相当广泛,与人体生殖、生长发育、消化、内分泌代谢等都有直接或间接关系的重要脏器。“肾虚”为宽泛概念,它包括泌尿系统、生殖系统、内分泌代谢系统、神经精神系统及消化、血液、呼吸等诸多系统的相关疾病。所以,肾虚的症状很多,包括记忆力下降、减退,注意力不集中,精力不足,工作效率降低;情绪常难以自控,头晕,易怒,烦躁,焦虑,抑郁;性功能降低,月经不调,性欲减退,不孕;尿频,早衰健忘失眠,食欲不振,乏力等。  
    查尿常规和肾功能完全正常。那么中医的“肾虚”和西医的“肾炎”或“肾衰”是不是一回事呢?肾虚并不一定就是得了肾炎、肾衰。若中医指出肾虚,可以去做个简单的尿常规检查,抽血查个肾功能就放心了。许多肾虚的中青年患者是生活不规律,过度疲惫,压力过大,缺乏锻炼引起的。一些有所谓“肾虚”的人,多是一些功能上的紊乱,不伴有内脏器官的损害。调理肾虚症状,要在营养、调节生活规律和体育锻炼上多下功夫,不要迷信药物或保健品,更要防止滥用药物引起肾脏损害。 

孙方臻
著名分子胚胎学家,中科院专家。毕业于英国剑桥大学,博士。 ... [详细]
罗盖教授
罗盖教授祖籍广东,麦吉尔大学优秀学士、多伦多大学科学博士、麦克马斯特大学博士后... [详细]
王培福
王培福,医学博士,副主任医师。 毕业于解放军总医院军医进修学院,对神经系统疾... [详细]
马路
马路,主任医师,医学硕士。现任全军肾脏病专业委员会委员、北京军区肾脏病专业委员会... [详细]
苏连奎
苏连奎,中共党员,副主任医师。 2005年将干细胞治疗应用于临床,开展自... [详细]
赵春华
赵春华个人简介:男,1963年生,山东青岛人,医学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 [详细]
杨晓凤
杨晓凤,女,主任医师,硕士研究生导师。 现任中华医学会医... [详细]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设为首页 | 收藏本站 | 管理员入口
秦皇岛吉泰生物科技研究所
邮编:066100 备案号:冀ICP备2023042823号-2  冀公网安备13030502000431号
电话:0335-3366669 传真:0335-3366669 E_mail:qhdjtsw@163.com 您是本站第 2533471 位访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