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所在位置:首页 > 新闻专区
新闻专区

澎湃新闻:中国正在进行全球首例胎盘干细胞治疗早衰症

来源:@Dr.博(ID:bestboyalife) 来源:澎湃新闻 日期:2017-06-26


科凯恩综合征(Cockayne Syndrome)是一种广义上的“早衰症”,患者会以正常人 5 -10 倍的速度衰老,生存期一般不超过 20 岁,发病率是两三百万分之一,目前临床上尚无有效的治疗方法。


而在 2016 年年中,在北京大学第三医院,一位时年 14 岁的科凯恩综合征女孩接受了一次干细胞治疗,医生试图用尚无先例的方法,逆转她正在急速衰老的身体。患者所移植的间充质干细胞来自患者母亲新生健康弟弟的胎盘。


4 月,在深圳的一次学术论坛上,博雅干细胞公司创始人许晓椿将之称为“全球首次逆转衰老的尝试”。


他表示,在此次治疗中,博雅干细胞与北京大学第三医院合作,提供了所需技术、设备及治疗使用的胎盘间充质干细胞。许晓椿没有透露具体的治疗费用,只是表示是“天文数字”,但并不由患者家庭承担。


许晓椿和北京大学第三医院对外都曾表示,接受干细胞治疗的患者在多个生理指标上得到明显好转。“在人体上明确的逆转衰老而言,这是全球首例。”他对澎湃新闻表示。在伦理上,许晓椿说,北京大学第三医院通过中国伦理学会的认可,该次治疗也得到了伦理层面的认可。


此外,许晓椿还表示,该治疗案例“最后会发表在有影响力的科学杂志上”,但目前还未投稿,因为“还需要更多素材和论证,因为希望把它撰写成为一个有影响力的文章”。


相关学者表示,由于该治疗的数据细节尚未公布,他们就安全性和有效性上保持观望。


在此前的新闻报道中,北京大学第三医院操作此次临床治疗的乔杰院长及其团队透露,会进行 4 次干细胞移植手术,将血液评估及其他可检测的各项指标进行比对和观察后,再制定下一步治疗计划。


许晓椿透露说,在 2017 年 1 月,该位患者的第一期治疗已经完成,后续治疗计划还在研究中,项目尚未完结。


科凯恩综合征是什么?


科凯恩综合征是一种隐性遗传的罕见病,如果父亲和母亲都携带有致病基因,他们生育的孩子有 25% 的可能患病,25% 的可能不携带致病基因,50% 的可能成为致病基因携带者但不发病。


根据美国国立医学图书馆网站对科凯恩综合征的介绍,依据严重程度和发病时间的不同,科凯恩综合征可分为三种类型。据统计估算,美国和欧洲每 200 万到 300 万个新生儿中有一位患有科凯恩综合征。


而科凯恩综合征的发病机制目前已经较为清楚,主要是由染色体上 ERCC6 和 ERCC8 基因位点的突变引起。ERCC6 和 ERCC8 是编码 DNA 修复相关蛋白的基因,在 DNA 损坏后的修复中扮演重要角色。DNA 在太阳光紫外线、有毒化学物质、辐射等情况下会受到损坏,但人体一般能自我修复。而科凯恩综合征患者则无法完成正常的自我修复,导致细胞死亡,加速衰老。


科凯恩综合征患者一般在幼年发病,对光敏感,身材矮小,面容苍老,眼球内陷,因皮下脂肪缺失而皮肤多褶皱,身体器官以正常人 5 -10 倍的速度衰老,生存期一般不超过 20 岁。


对于科凯恩综合征,目前临床上尚无有效的治疗方法。


来自“健康”弟弟的救助


来自河北承德现年 15 岁的女孩桐桐是科凯恩综合征的一员,她是此次临床治疗中的主人公。在 2015 年,随着病情的加重,桐桐的身体如 80 岁老人般衰老,完全失去了听力,各项指标在不断下滑。据北京卫视 2016 年 7 月的纪录片《最后的时光》透露,彼时病危的桐桐对母亲说“妈妈我快不行了,要个小弟弟吧”,桐桐的父母这才开始考虑生育二胎。


科凯恩综合征是隐性遗传病,桐桐父母担心二胎再次患上该病。为此,北京大学第三医院院长乔杰及其团队进行桐桐母亲 16 个卵子的体外受精,培育出 9 个囊胚,并对 9 个囊胚进行筛查。


经筛查,9 个中,3 个囊胚会发育成科凯恩综合征患者,3 个囊胚携带致病基因但不会发病,剩下 3 个不携带致病基因。但又由于其中有 2 个囊胚的染色体异常,最终符合条件的只剩下一个健康囊胚。这个囊胚植入到桐桐母亲的子宫,最终发育成健康的男婴,并在 2016 年 5 月顺利出生。


男婴的胎盘被保存了下来,通过干细胞扩增技术,胎盘中的间充质干细胞得以用于桐桐的这次治疗。间充质干细胞是一种多能干细胞,在特定的诱导条件中可分化为多种组织细胞。


在 2016 年 7 月,桐桐接受了第一次胎盘间充质干细胞的移植。所谓移植,许晓椿介绍说,是通过系统性静脉注射的方式,让间充质干细胞扩散到全身。从表面形式来看,有点像普通的打点滴。


“从机理上说,这个(干)细胞跑到心肌里,并开始产生新的心脏细胞,也可能它是跑到某一个位置来激发了人体的内在的原生态,也可能是干细胞进去释放大量的细胞因子。这三个机制可能同时存在。”许晓椿说。


接受该治疗后,桐桐的多项指标开始好转,但仍在观察期,后续的治疗仍在进行中。


那么,用健康弟弟的胎盘间充质干细胞来尝试治疗患病姐姐,弟弟的出生就是为了治病吗?这是否涉及伦理争议?


许晓椿说:“她的疾病治疗跟她的弟弟实际上是两码事。一个家庭产生健康的下一代和濒临死亡的姐姐其实是两码事。用一种先进的治疗技术来治疗任何一个人,它的标准首先就要过伦理审查。


学者怎么看?


作为利用间充质干细胞移植治疗早衰症的全球首例,该领域的学者对此如何评价?这是否意味着全球首个用干细胞治疗科凯恩综合征患者的临床案例已经在中国完成?


香港大学医学院教授周中军长期从事早老症的研究,他在回复澎湃新闻针对该案例的询问时表示:“我尚未看到相关数据,无法对次治疗做出评价。我们过去的动物实验的确发现干细胞对早老症动物的衰老有改善。但是对直接输入干细胞给病人是否可以改善衰老还不能确定。”


中科院生物物理所研究员刘光慧长期从事人类衰老的分子遗传学以及基于干细胞的疾病研究,他告诉澎湃新闻:“‘基因组不稳定性’和‘干细胞的加速耗竭’是衰老的两个特征。虽然还没有太多直接的证据,但科凯恩综合征的发生很可能是由于干细胞的加速(提前)耗竭所致。”


“如果这个假设是对的,那么向病变部位引入年轻、健康的间充质干细胞可能会缓解疾病的表征,从而实现特定的治疗效果。”刘光慧说,他认为北京大学第三医院的该治疗案例在理论上和技术上可行的,如果认真按照临床试验标准进行,且获得了患者及家属的同意,伦理上也应该没有问题。


但刘光慧还补充道,虽然使用患者弟弟胎盘间充质干细胞已经使得治疗风险降到较低水平,但长期大量使用干细胞进行异体治疗的安全性问题,还有待进一步观察。


在刘光慧看来,通过体细胞重编程技术产生科凯恩综合征患者自身的诱导多能干细胞(iPSC),然后通过基因编辑实现致病基因突变的靶向矫正,进而定向诱导分化为“自体”间充质干细胞,这会是另一个未来可能的个体化治疗方案,但应用前同样要经过深入的前期实验和安全性评估。

孙方臻
著名分子胚胎学家,中科院专家。毕业于英国剑桥大学,博士。 ... [详细]
罗盖教授
罗盖教授祖籍广东,麦吉尔大学优秀学士、多伦多大学科学博士、麦克马斯特大学博士后... [详细]
王培福
王培福,医学博士,副主任医师。 毕业于解放军总医院军医进修学院,对神经系统疾... [详细]
马路
马路,主任医师,医学硕士。现任全军肾脏病专业委员会委员、北京军区肾脏病专业委员会... [详细]
苏连奎
苏连奎,中共党员,副主任医师。 2005年将干细胞治疗应用于临床,开展自... [详细]
赵春华
赵春华个人简介:男,1963年生,山东青岛人,医学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 [详细]
杨晓凤
杨晓凤,女,主任医师,硕士研究生导师。 现任中华医学会医... [详细]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设为首页 | 收藏本站 | 管理员入口
秦皇岛吉泰生物科技研究所
邮编:066100 备案号:冀ICP备2023042823号-2  冀公网安备13030502000431号
电话:0335-3366669 传真:0335-3366669 E_mail:qhdjtsw@163.com 您是本站第 2533362 位访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