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所在位置:首页 > 缺血性疾病
缺血性疾病

脑梗塞发病有规律吗?

来源:网络 日期:2011-01-12


    脑梗塞是由于脑动脉粥样硬化,血管内膜损伤使脑动脉管腔狭窄,进而因多种因素使局部血栓形成,使动脉狭窄加重或完全闭塞,导致脑组织缺血、缺氧、坏死,引起神经功能障碍的一种脑血管病。
  脑梗塞是导致老年人瘫痪最常见的原因,脑梗塞发病有规律吗?掌握规律对预防发病很有帮助。
  专家结合临床经验和资料分析认为,脑梗塞的发病和人的生物钟节律有着密切的关系。
  脑梗塞按发病时间特征可分为两大类。
  一类是常常发生于后半夜的血流动力学性脑梗塞,病人通常是后半夜或早晨起床时发现肢体不灵活了才知道患了脑梗塞。这类患者常常具有高粘血症,而且血流过于缓慢是主要诱因。
  血液流动越慢粘滞度越高,而血液粘度增加又加重血流变缓,进而形成血栓。由于人的血液粘度日夜变化曲线在后半夜最高,下午最低,所以后半夜到清晨间脑梗塞发病率最高。
  另一类是剧烈活动或情绪变化时发病的动脉栓塞性脑梗塞,主要和血流的剧烈波动有关。患者往往在活动时突然发病,头晕目眩。这类患者多患有高血压,而且血压一日间波动较大。发病时机也和平时一天当中血压增高的时间相符合。
  清晨高血压型就容易在早晨起床后发病;下午高血压型就容易下午发病;运动后高血压型就容易在激动时发生脑梗塞。
  两大诱因是顽凶作为脑梗塞主要诱因的血液粘稠度和血压的昼夜变化受生物钟的调控,故生物钟与脑梗塞发病规律有关。 
    夜间,人体的肌肉、骨骼等运动器官处于休息状态,血流量减少,而内脏血流增加,尤其是肾脏血流量明显增加,血液流经肾脏后水分滤出增加,血液浓缩,这就是夜间血粘度增高的机理。 
  正常人在夜间睡眠时血压明显下降,并修补白天过高的血压波动造成的血管损伤,但高血压病人却失去了这一变化规律,使动脉血管得不到休息,容易形成动脉硬化,进而导致脑梗塞的发生。
  预防可以有的放矢。为此,专家认为,脑梗塞的预防主要有两点,一是病因的预防,如治疗高脂血症、高血压、糖尿病等;二是诱因的预防,如过高的血粘度和过激的血压波动。后者和生物钟有很大关系。
  当然,无选择地降低血粘度不会获得益处。有的人仅仅依靠一年内进行1-2次输液来降低血粘度,这没有什么作用。专家推荐的最简单有效的方法就是每天晚上睡前喝一大杯水(500-1000ml),以降低夜间血粘度。有些病人害怕夜尿增多影响睡眠。其实,这恰恰说明肾脏保持水分的能力已经有问题了,更有可能出现后半夜血粘度增高现象,因此,睡前更应该多喝水。  
    对于高血压病人,则要观察自己的生物钟对血压的调控特性。通过观察一日内血压波动情况,也可以到医院做一个血压定量运动诱发试验,判断自身血压对应激的反应规律。在高峰期避免情绪激动和做激烈运动,从而预防脑梗塞的发生。例如晨间型高血压患者,晨练就很有讲究,要尽量有人陪同,不做过度锻练,防止血压过大波动。
孙方臻
著名分子胚胎学家,中科院专家。毕业于英国剑桥大学,博士。 ... [详细]
罗盖教授
罗盖教授祖籍广东,麦吉尔大学优秀学士、多伦多大学科学博士、麦克马斯特大学博士后... [详细]
王培福
王培福,医学博士,副主任医师。 毕业于解放军总医院军医进修学院,对神经系统疾... [详细]
马路
马路,主任医师,医学硕士。现任全军肾脏病专业委员会委员、北京军区肾脏病专业委员会... [详细]
苏连奎
苏连奎,中共党员,副主任医师。 2005年将干细胞治疗应用于临床,开展自... [详细]
赵春华
赵春华个人简介:男,1963年生,山东青岛人,医学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 [详细]
杨晓凤
杨晓凤,女,主任医师,硕士研究生导师。 现任中华医学会医... [详细]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设为首页 | 收藏本站 | 管理员入口
秦皇岛吉泰生物科技研究所
邮编:066100 备案号:冀ICP备2023042823号-2  冀公网安备13030502000431号
电话:0335-3366669 传真:0335-3366669 E_mail:qhdjtsw@163.com 您是本站第 2529242 位访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