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健康是怎么来的?
来源:网络 日期:2011-01-12
随着人们物质文化生活的改善和提高,健康已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一个热门话题。但究竟什么是健康?如何才能保证真健康?人们知之甚少。
报载,世界卫生组织给健康所下的定义是:生理、心理及社会适应三个方面全部良好的一种状况,即身体、精神和交往上的完美状态。而不仅仅是指身体无病或者身体健壮。资料表明,人群中符合健康标准者约占15%,患有各种疾病者也约占15%,而处于亚健康状态者却占20%。亚健康是怎么来的?
亚健康是怎么来的?
亚健康是怎么来的?亚健康状态是指多种因素作用下,导致机体的生理性改变,已具备了一些病理条件,出现一些疾病的早期症状表现,但是从临床理化等生物学指标监测中,尚不具备疾病诊断标准的参考数据及结果,是处于健康(第一状态)和疾病(第二状态)之间的一种过渡状态,是从健康到疾病的一个量变到质变的准备阶段,WHO称其归第三状态或“灰色状态”,也被称为“不定陈述综合征"。
亚健康状态西医检查无阳性体征、无器质性病变,难以诊断,最后常被以为没有病,实际上身体已出现了疾病的前期征兆,它包含着轻度身心失调、浅临床状态和前临床状态三个时段。
第一时段即轻度身心失调:是指近乎于健康,约占人群的25%~30%,主要表现有易疲劳、失眠、纳差和情绪波动等,但这些失调易恢复,一经恢复则与健康者无任何差异。
第二时段即浅临床状态:是指已出现发展成某些疾病的高危趋势,潜伏着向疾病发展的高度可能性,在人群中处于这类状态>30%,但40岁以上者比例猛增,表现为慢性疲劳或持续性身心失调,即所谓“三力减退”(活力、反应力、适应力)。
第三时段即前临床状态:是指界于浅临床和疾病状态之间,这部分人群只有10%,如尚未出现固定的“三高一低”(高血脂、高血糖、高血压、低免疫力)的异常,即偶发或有倾向性,此类群体严格地讲不属于亚健康范畴,而应归于有病的不健康状态,只是有待于明确诊断而已。
如何摆脱亚健康?
亚健康属于非疾病状态,要摆脱亚健康状态,主要不是靠医生的诊治、药物的疗效,而是要靠自己主动自觉地去预防进行自身生活规律调节。
一、均衡营养
没有任何一种食物能全面包含人体所需的营养。因此,既要吃山珍海味、喝牛奶,更要吃粗粮、杂粮、蔬菜、水果,这样才符合科学合理均衡营养观念。饮食合理,疾病必少发生。
二、保障睡眠
睡眠和每个人的身体健康密切相关。专家研究,睡眠应占人类生活1/3左右的时间。而当今因工作或娱乐造成的睡眠不足已成为影响健康最普遍而严重的问题。值得引起高度警觉,横下心来保障足够的睡眠。
三、培养兴趣
兴趣爱好可以增加你的活力和情趣,使生活更加充实,生机勃勃,丰富多彩。健康有益的文化娱乐体育活动,不仅可以修身养性,陶冶情操,而且能够辅助治疗一些心理疾病,防止亚健康的转化。
四、善待压力
人之所以感到疲劳,首先是情绪使人的身体紧张。因此要学会放松,让自我从紧张疲劳中解脱出来。要确立切实可行的目标定向,切忌由于自我的期望值过高无法实现而导致心理压力。人在社会上生存,难免有很多烦恼和曲折,必须学会应付各种挑战,通过心理调节维护心理平衡。
五、户外活动
现代高度发达的物质文化生活,使一些人在室内有空调、电视、电脑,出门坐汽车,从而远离阳光和新鲜空气,经常处于萎靡不振、忧郁烦闷状态。因此,要每天抽出一至半小时,远离喧嚣的城市,到郊外进行光照,呼吸负氧离子浓度较高的新鲜空气,对调节神经系统大为有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