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所在位置:首页 > 糖尿病
糖尿病

容易忽视的糖尿病肾病

来源:吉泰生物 日期:2011-01-25


   

    可能你对这个名字并不熟悉,可专家提醒,20%~40%糖尿病患者都可能患上这种疾病,如果没控制住病情,最终会发展为尿毒症。 
  五年以上糖尿病患者应该保证至少半年一次体检,包括验尿以及尿微量白蛋白排泄。
  50%糖尿病患者不知自己患病
  目前世界上有超过2.4亿的糖尿病患者。由于人口增长、老龄化、城市化、不良饮食习惯,肥胖,久坐不动的生活方式等,预计到2025年这一数字将升至3.8亿人。
  我国又是糖尿病大国,继印度之后,成为糖尿病患病率最高的国家。
  尽管发病高,可是糖尿病并没有得到人们足够的重视,据统计,全世界超过50%的糖尿病患者并没有意识到自身状况,也没有进行治疗。
  20%~40%患者可发生糖尿病肾病
  可能糖尿病肾病这个名词对许多人来讲很陌生,有统计表明约20%~40%的患者可发生糖尿病肾病,已经成为糖尿病患者致死致残的主要原因之一。
  糖尿病肾病是糖尿病最常见的并发症,又叫糖尿病性肾小球硬化症,是一种以血管损害为主的肾小球病变。目前发病原因还不明,可能与遗传易感性、糖脂代谢紊乱及肾小球血流动力学改变等因素有关。
  糖尿病分为1型和2型,其中1型糖尿病病人肾病的发生率与糖尿病的病程有关。
  据了解,患糖尿病20~25年的患者,糖尿病肾病的发生率为40%~50%。
  而2型糖尿病病人,也就是大多数糖尿病患者,糖尿病肾病的发生率为20%~50%左右。
  在糖尿病肾病早期,尿常规蛋白多阴性,而尿白蛋白排泄量持续超过正常;在临床蛋白尿期,尿常规蛋白持续阳性,尿蛋白定量>0.5g/24h;如进入中晚期肾衰,则可逐渐出现尿毒症症状,危害患者的健康与生命。
  注意糖尿病肾病
  需定期体检
  之所以糖尿病肾病得不到患者重视,姚主任强调,这可能与症状不明显有关。因为糖尿病肾病起病隐匿,患者早期肾功能正常,通常无典型临床表现,因而容易被忽视。
  糖尿病肾病的早期诊断、早期治疗十分关键,它关系到患者未来的健康与生活。以下几种患者需要特别注意早期诊断。
  首先是糖尿病患者有肾病家族史,直系亲属中有肾脏疾的患者;还有糖尿病病程长,确诊糖尿病5年以上的患者;以及血糖控制不佳的患者;血压升高超过140/90毫米汞柱的患者;血脂异常,包括甘油三酯和胆固醇水平升高的患者。满足上述情况之一的患者需定期去医院检查,保证半年一次验尿检查以及尿微量白蛋白排泄检查。
  糖尿病患者应多吃粗粮
  如果确诊为糖尿病肾病,首先要有效控制血糖,这是防范各种并发症发生与发展的首要因素。
  患者要从一开始就采取运动、饮食与药物相结合的综合治疗,以使血糖降至理想范围内并保持长期的稳定状态,以降低糖尿病肾病的发病率,或延缓糖尿病肾病的进展。
  其次积极降压治疗,因为糖尿病与高血压合并率高,而高血压又可加速糖尿病肾病进展、加重蛋白尿的程度,并使患者易发生肾功能不全。所以糖尿病患者一旦合并高血压,一方面要加强肾功能监测,了解高血压对肾功能的负面影响;另一方面要开展积极降压治疗,将血压将至正常范围。
   最后是饮食控制,姚丽建议患者服用优质低蛋白饮食,蛋白质摄入过多可加重肾脏负担,所以要控制蛋白质摄入的总量,尽量少食植物蛋白,可适当补充牛奶、鸡蛋、鱼、瘦肉等动物蛋白。
  一般说来,患者的血肌酐水平越高,蛋白质摄入控制应更严格。
  适当热量低脂饮食,糖尿病肾病热量补充应适当,热量供应不足,可使肾功能指标(血肌酐、尿素等)升高。高钙低磷饮食,糖尿病肾病电解质紊乱以低钙高磷为常见,所以应该要重视饮食的高钙低磷,应禁食动物内脏如肝、肾等,少吃干果。多食用高纤维素饮食,高纤维素饮食有利于保持大便通畅,维持人体代谢平衡,应适当吃些粗粮(如玉米面、荞麦面等)及海带丝、蔬菜等。
孙方臻
著名分子胚胎学家,中科院专家。毕业于英国剑桥大学,博士。 ... [详细]
罗盖教授
罗盖教授祖籍广东,麦吉尔大学优秀学士、多伦多大学科学博士、麦克马斯特大学博士后... [详细]
王培福
王培福,医学博士,副主任医师。 毕业于解放军总医院军医进修学院,对神经系统疾... [详细]
马路
马路,主任医师,医学硕士。现任全军肾脏病专业委员会委员、北京军区肾脏病专业委员会... [详细]
苏连奎
苏连奎,中共党员,副主任医师。 2005年将干细胞治疗应用于临床,开展自... [详细]
赵春华
赵春华个人简介:男,1963年生,山东青岛人,医学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 [详细]
杨晓凤
杨晓凤,女,主任医师,硕士研究生导师。 现任中华医学会医... [详细]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设为首页 | 收藏本站 | 管理员入口
秦皇岛吉泰生物科技研究所
邮编:066100 备案号:冀ICP备2023042823号-2  冀公网安备13030502000431号
电话:0335-3366669 传真:0335-3366669 E_mail:qhdjtsw@163.com 您是本站第 2525083 位访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