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所在位置:首页 > 新闻专区
新闻专区

暨南大学尹芝南团队发现减肥和改善代谢性疾病新途径

来源: 日期:2021-11-29


    暨南大学医学部生物医学转化研究院25日在广州举行新闻发布会对外宣布,该院尹芝南教授团队经过7年努力,在肥胖与代谢性疾病领域的研究取得重大突破:研究人员首次发现白细胞介素IL—27可以直接靶向并促进脂肪细胞棕色化和产热,通过燃烧脂质以减轻肥胖和改善2型糖尿病。
    相关研究论文在国际顶级学术期刊英国《自然》(Nature)杂志在线发表。论文题目为“IL-27 signaling promotes adipocyte thermogenesis and energy expenditure”。
    该项研究突破了对白细胞介素IL-27仅专注于调节免疫系统的传统认知。尹芝南教授为该论文的最后通讯作者,耶鲁大学Richard A Flavell教授、暨南大学医学部生物医学转化研究院副研究员杨恒文,及暨南大学附属珠海市人民医院教授陆骊工为该论文的共同通讯作者。暨南大学附属珠海市人民医院博士后王倩、博士后李德海、暨南大学医学部生物医学转化研究院副研究员曹广超,及暨南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副教授石绮屏为共同第一作者。
    据介绍,脂肪细胞根据其形态、代谢、部位和发育划分为白色脂肪、棕色脂肪和米色脂肪。其中,白色脂肪的功能是将体内过剩的能量储存起来,以供机体在需要时使用,也是肥胖“真凶”。棕色脂肪组织中则含有大量线粒体,具有燃烧脂肪和产热的功能,米色脂肪主要分布在白色脂肪组织中的一些祖母细胞和白色细胞内,也具有燃烧脂肪和产热的功能,因此,棕色和米色脂肪组织在对抗肥胖及胰岛素耐受等代谢紊乱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尹芝南教授团队通过构建高脂饮食诱导小鼠肥胖模型,并结合肥胖人群样本发现:肥胖人群血清中白细胞介素IL-27水平下降,并首次发现IL-27可直接作用于非免疫细胞--脂肪细胞,导致白色脂肪细胞棕色化,并激活产热关键蛋白--解耦联蛋白UCP1介导的“脂肪燃烧”;通过将脂肪组织中的脂质转变为热量消耗掉,从而达到降低体重和改善糖尿病等代谢性疾病的目的。
    据介绍,这也是研究人员首次发现IL-12细胞因子家族中的IL-27能直接作用于脂肪细胞,并且导致脂肪细胞分化及产热,为治疗肥胖及代谢性疾病提供了新的靶点。动物实验中,注射重组IL-27可以显着减轻肥胖小鼠的体重并改善胰岛素信号敏感性,初步验证了IL-27作为治疗药物的潜力。
    近年来,肥胖引起的代谢综合征如2型糖尿病,非酒精性脂肪肝,动脉粥样硬化等已经成为公共健康的重大挑战。寻找新的治疗靶点,尤其是直接靶向脂肪细胞而有效减重的分子尤为迫切。暨南大学研究团队的研究具有巨大的临床应用潜力和市场价值。
孙方臻
著名分子胚胎学家,中科院专家。毕业于英国剑桥大学,博士。 ... [详细]
罗盖教授
罗盖教授祖籍广东,麦吉尔大学优秀学士、多伦多大学科学博士、麦克马斯特大学博士后... [详细]
王培福
王培福,医学博士,副主任医师。 毕业于解放军总医院军医进修学院,对神经系统疾... [详细]
马路
马路,主任医师,医学硕士。现任全军肾脏病专业委员会委员、北京军区肾脏病专业委员会... [详细]
苏连奎
苏连奎,中共党员,副主任医师。 2005年将干细胞治疗应用于临床,开展自... [详细]
赵春华
赵春华个人简介:男,1963年生,山东青岛人,医学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 [详细]
杨晓凤
杨晓凤,女,主任医师,硕士研究生导师。 现任中华医学会医... [详细]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设为首页 | 收藏本站 | 管理员入口
秦皇岛吉泰生物科技研究所
邮编:066100 备案号:冀ICP备2023042823号-2  冀公网安备13030502000431号
电话:0335-3366669 传真:0335-3366669 E_mail:qhdjtsw@163.com 您是本站第 2529072 位访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