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细胞治疗的分类及应用——脑血管疾病
来源:网络 日期:2011-02-09
概述
脑血管疾病是指由各种原因导致的急慢性脑血管病变。其中,脑卒中(又称脑中风)是指由于急性脑循环障碍所致的局限或全面性脑功能缺损综合症或称急性脑血管病事件。脑血管疾病作为神经系统的常见病及多发病,是目前导致人类死亡的三大主要疾病之一,并且存活者中的50%~70%患者遗留有严重后遗症,给社会和家庭带来沉重的负担。我国1986~1990年间流行病学调查结果显示,脑卒中发病率为109.7~217/10万,患病率为719~745.6/10万,死亡率为116~141.8/10万。脑卒中发病率男性高于女性。
颅脑损伤为暴力作用于头颅引起的损伤。包括头部软组织损伤、颅骨骨折和脑损伤。其中脑损伤后果严重,应特别警惕。病因常见于意外交通事故、工伤或火器操作。颅脑损伤是一种常见的多发病。据世界各国不同时期的统计显示,颅脑损伤的发病率居创伤的首位,或仅次于四肢骨折,占全身各部位创伤的9%~21%。战时发生率更高,随着社会经济水平不断提高,高速交通工具的应用更为普及,建筑业高速技展,加之出现的各种快速、刺激性的体育运动,使颅恼损伤的发病率呈持续升高的趋势。
分类
(一) 脑血管疾病根据神经功能缺损持续时间或病理性质不同,有多种分类方法。我国1995年将脑出血疾病分为10类(短暂性脑缺血发作、脑卒中、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脑血管性痴呆、高血压脑病、颅内血管畸形、脑动脉炎、其他动脉疾病等)。
(二) 根据受损部位的不同,可将颅脑损伤分为以下几类:
1.软组织损伤中头皮下血肿较多,不必特殊处理,经常可自愈。头皮裂伤出血甚多,应给予早期清创缝合。头盖部的线样骨折无需处理。较大的凹陷性骨折应早期整复。颅底骨折常引起脑脊液鼻漏或耳漏应视为开放颅脑损伤,极易逆行感染,因此脑脊液漏的处理是引流勿堵、消炎待自愈,少数不愈合者可择期外科修补。
2.原发性脑损伤常见为脑震荡,病人有肯定的外伤史,伤后立即意识丧失,短时间清醒,往往不能回忆受伤瞬间过程,对症处理可愈。脑挫伤和挫裂伤是枕顶部着地形成对冲伤,脑组织在颅内大块运动,与前颅凹和中颅凹底摩擦,致脑组织挫伤或挫裂伤,可引起外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头痛、恶心、呕吐、颈部抵抗、腰穿可有血性脑脊液),一般要严密观察,及时发现颅内血肿。
3.继发性脑损伤常见的有脑水肿和颅内血肿。在脑损伤的基础上形成血管源性脑水肿,可为局部或全脑性;若挫伤较重,局部出血较多,则可形成硬膜下血肿或脑内血肿。若颞部颅骨骨折损伤硬脑膜中动脉,可形成硬膜外血肿。以上病理改变均可继发颅内压增高,甚至形成脑病,危及生命。
治疗
脑血管病的治疗原则为挽救生命、降低残疾、预防复发和提高生活质量。但脑血管发病后,神经系统都会受到很大的损伤。临床上无论哪种治疗,都无法恢复受损的神经系统,使患者的致残率极高。在以前,经典的神经学教科书上强调成年人的脑和脊髓神经元是不可再生的,要通过治疗手段使神经再生是不可能的。随着现代生物科学技术的发展,尤其是在神经组织发现干细胞并证实干细胞具有再生神经功能的证据后,脑组织不能被再生的观点即成为历史。到目前为止,科学家己经找到足够的证据证明干细胞具有向神经细胞分化的潜能。这项发现最终可以被用来修复由脑血管疾病(脑梗塞、脑出血、脑卒中等)导致的脑神经组织的损伤。
干细胞治疗原理
1.消除神经再生和生长的抑制因素
体内细胞的生长与分化受所在微环境的严格调控。神经组织中同时存在促进和抑制神经细胞生长的因子。神经细胞再生能力相对较差的重要原因就是抑制因素占主要地位。干细胞能够产生这种抑制因子的抗体,促进中枢神经在损伤和疾病后的再生。
2.拮抗瘢痕组织阻碍神经再生的作用
胶质瘢痕是阻碍神经纤维再生的机械性屏障。干细胞不但能够在损伤中心区的周围令神经组织再生,而且部分细胞突起相互交织形成疏松的网状结构,拮抗对神经纤维的再生造成完全阻碍的机械型屏障。
3.应用神经营养因子提高中枢神经元的内在再生潜力
干细胞能够产生多种神经营养因子,这些因子能够通过多重机制促进中枢神经系统损伤后的突触再生修复。
干细胞种类
胚胎神经干细胞(QMLC-SC-FN01)
胚胎神经干细胞-混合嗅鞘细胞(QMLC-SC-FN02)
胚胎间充质干细胞(QMLC-SC-FM01)
胚胎间充质干细胞-神经诱导(QMLC-SC-FM02)
脐带血单个核细胞(QMLC-PBMC-CB01)
脐带血单个核细胞-神经诱导(QMLC-PBMC-CB02)
脐带血间充质干细胞(QMLC-SC-CBM01)
脐带血间充质干细胞-神经诱导(QMLC-SC-CBM02)
移植方式
根据病情选择适宜的移植方式,腰椎穿刺术(鞘内注射)、脑室穿刺(定向移植)为主,也可采用静脉输入法。 由专业医生根据具体情况制定个性化治疗方案,确定疗程。治疗目的为修复患者受损神经,使患者的各种功能障碍(语言障碍、运动障得等)得到恢复,提高生活、生存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