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外生物技术产业最新发展现状(三)
来源:吉泰整理 日期:2011-02-10
(三)转基因生物
转基因技术是指利用分子生物学手段,将某些生物的基因转移到其他生物物种上,使其出现原物种不具有的性状和产物,以转基因生物为原料加工生产的食品就是转基因食品(Genetically Modified Food,简称GM Food)。目前转基因技术已基本趋于成熟,尤其是在转基因植物方面,它之所以没有得到更大规模的发展,主要原因是人们对其安全性仍有担心,如转基因食品是否对生物体有害以及它是否会改变自然环境,从而破坏生物多样性等等。不过尽管如此,自1983年英国培育出世界上第一种含有抗生素药类抗体的基因移植烟草以及1993年美国将世界上第一种转基因食品——保鲜延熟型西红柿投放市场以来,转基因技术仍然获得了空前的发展。目前已有转基因大豆、玉米、棉花、油菜、南瓜、木瓜、马铃薯、番茄、甜菜等几十种作物投入商业种植。其中,前四种转基因作物占据主导地位。并且全球转基因作物的种植面积已经从1996年的170万公顷增长到2003年的6770万公顷,种植转基因作物的国家数量也在2003年翻了一番。但目前仍主要集中在6个国家,其中美国占63%,阿根廷占21%,加拿大占6%,中国和巴西各占4%,南非占1%。总体来说,2003年这些国家的转基因作物种植面积占全球种植总面积的99%。专家预计,在今后10年中,转基因作物将会扩展到25个国家,播种面积将达到1亿公顷,将有1000万农民从事转基因作物的种植。
从种植的转基因作物种类来看,2003年,全球转基因大豆的种植面积是4140万公顷,占转基因作物种植总面积的61%;转基因玉米的种植面积为1550万公顷,占总面积的23%;转基因棉花的种植面积为720万公顷,占11%;转基因油菜的种植面积为360万公顷,占5%。
在世界转基因作物市场上,美国孟山都(Monsanto)农产品公司占据了80%的份额,德国安万特公司占有7%,德国巴斯夫公司和瑞士先正达公司各占5%,美国杜邦公司占3%。
从所转移基因的特性来看,大部分转基因作物都带有抗病虫害的基因。大约18%的转基因玉米带有抵御害虫的基因,73%的转基因大豆、玉米和油菜能够抵御除草剂。其余的种类则同时含有这两种基因。
2003年,美国转基因作物的种植面积为4280万公顷,比上一年增加了10%,种植的作物主要是玉米和大豆。
阿根廷的种植面积比上一年增加了3%,该国种植的大豆几乎100%是转基因大豆。
加拿大的种植面积比上一年增加了26%,主要种植抗虫害玉米、油菜以及抗除草剂的大豆。
巴西2003年首次通过了允许种植转基因作物的法律,这使得在这个国家种植转基因作物成为合法行为。巴西种植的全都是转基因大豆,并由孟山都农产品公司包销。
中国在2003年种植了280万公顷的转基因棉花,占全国棉花种植总面积的58%,比2002年增加了33%。
出于对转基因产品的慎重与担忧,目前人们还只是消费转基因植物产品,转基因动物产品尚未真正进入人们的生活。但是,社会的需求是科研开发和经济产品进入市场的最大推动力。一些看得见的迹象表明,转基因动物产品正向我们走来。如美国科学家采用转基因(GM)技术,使奶牛产生的牛奶蛋白质含量提高很多,为今后高等生物的转基因食品研究开创了先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