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所在位置:首页 > 干细胞知识
干细胞知识

国外生物技术产业最新发展现状(十一)

来源:吉泰整理 日期:2011-02-11


   奥地利 
  一、奥地利的生物技术发展起步较晚 
  奥地利在生物技术方面曾是欧盟中最落后的国家之一,和美国相比有20年的差距。一般认为,对某一领域科研的产出可以通过专业论文的数量来评价。奥地利2001年在生命科学领域发表3000份论文,相当于全世界的0.6%。与奥地利相当大小的其他工业化国家(瑞士、瑞典、丹麦、荷兰)发表论文的绝对数目和人均相对数都明显高于奥地利。奥地利生物技术的商业应用开始得也比较晚,到2000年底之前全国仅有11个生物技术企业,平均每百万人具有生物技术企业数在欧洲也仅排在意大利和西班牙之前。(见表1) 
  奥地利政府认为,造成这种情况的主要原因是: 
  1、奥地利国内环境对生物技术发展限制较多 
  奥地利公众对生物技术接受程度很低,政府在制定科研计划时要照顾公众的情绪。最近,一些科学家激烈批评了政府因为干细胞研究伦理问题而投票反对欧盟第六个科研框架计划。他们认为,投票反对欧盟科研框架计划会使奥地利生物技术研究大大落后。 
  2、奥地利生物技术的政府科研计划起步较晚 
  由于受公众情绪的影响,奥地利政府的生物技术科研计划起步较晚,这加大了在该领域和国际先进水平的差距。前些年,奥政府对生物技术研究的支持经费在国际上比较也是较低的。 
  二、政府采取促进生物技术发展的措施 
  为了加快生物技术的发展,缩小和国际先进水平的差距,奥地利政府采取了下列措施: 
  1、实施国家生物技术重点科研计划 
  近年来,奥地利政府在生物技术方面开始了若干新的国家研究计划,其中最重要的一个是2002年启动的由联邦教科文部支持的基因组计划,这项计划是支持研究人类基因组和一些科学上有价值的动植物、微生物的基因结构和功能的联合科研项目。该计划将持续9年,投资1亿欧元。该项计划的目标是:至少通过计划产生100项专利和建立20至30个新的生物技术创新企业。政府还出台了支持创立新的生物技术企业的“生物技术促进计划”等。上述计划的实施给奥地利的生物技术发展带来新的活力。 
  2、加强生物技术的科研机构建设 
  对形成一个国家生物技术产业最重要的影响因素是要有坚实的科研基础。应该说,奥地利原有的生物技术科研基础是比较弱的。近年来,政府加强了该领域的科研机构建设。目前,奥全国有35个研究所从事和生物技术有关的研究,其中31个是大学的研究所。这些研究所大部分集中在维也纳(17个),其次是因斯布鲁克(8个)、格拉茨(6个)、下奥州(3个)、萨尔茨堡(1个)。全奥地利有大约2000个研究人员在生物技术领域工作,主要是从事生物制药研究。 
  在奥地利国内,维也纳是生物技术研究最集中的地方,58%的生物技术论文出自维也纳,其次是因斯布鲁克(21%)、格拉茨(16%)。在奥地利的生物技术研究中,制药和分子生物学是最有影响的。为了加速生物技术的开发,提高竞争力,奥地利对生物技术科研能力进行了整合。例如:建立了一个虚拟的技术研究中心“奥地利生物制药中心”(ACBT),该中心是由因斯布鲁克大学生化研究所、维也纳农业大学应用微生物研究所投资或开办生物技术公司,协助中小企业申报生物技术专利。该处可以对专利申请和应用、企业创建和筹措经费提供咨询,并协助引进资金。目前,奥地利联邦政府和维也纳市政府为该机构拨款600万欧元。通过这些工作,吸引了大批风险资金。从1996年到2000年奥地利风险资本从2400万欧元增加到2.35亿欧元,4年间几乎增到10倍。在同一期间,欧洲的风险资本从80亿欧元增加到480亿欧元,只增加6倍。 
  3、鼓励跨国公司在本国建实验室 
  以维也纳为核心的奥地利东部地区生物技术的高速发展不能不提到跨国公司在维也纳及周边建立的研究机构。由大企业发起组建的研究中心对在国际竞争中保持维也纳的生物技术领先地位非常重要。跨国集团对一些国家的技术发展能产生相当的影响。例如:瑞士的生物技术公司数目几乎是奥地利的9倍,就是因为一些大的制药集团如NOVARTIS和罗氏公司的总部设在瑞士。相比而言,原来奥地利的制药工业企业主要是一些国际大公司在奥地利的分公司,其中大部分只是从事销售。近来,一些跨国大公司也在奥地利开始从事研究工作。德国的Boehringer  Ingelheim和瑞士的NOVARTIS在维也纳建有实验室。Boehringer  Ingelheim于2002年将癌症研究集中在维也纳,同时还建立了皮肤病实验室,在蒂罗尔州建立了一个从事生物化学的子公司Biochemie  Kundl。该公司又于2001年在维也纳建立了一个50人的抗生素研究中心。为此NOVARTIS在奥地利每年投入9000万欧元用于研究开发,雇有500个研究人员。美国公司Baxer通过兼并奥地利的Immuno公司也进入了奥地利。它在维也纳每年投入5200万欧元,有2个实验室,400个工作人员。美国Eli  Lilly集团在维也纳有一个临床研究中心,有70个工作人员,每年投入2000万欧元用于研究。 
  这些研究机构起到两个作用:一方面它们是可以直接工业化的研究成果的生产者,通过和当地大学和企业的合作它们成为了本地的技术扩散源泉。另一方面这些大公司的实验室又是技术的需求者,它们很愿意从一些新成立的中小技术公司购买初期的研究成果进行再开发。这样对当地的生物技术发展起了很大的促进推动作用。许多新创立的生物技术中小公司和传统的大制药集团存在着多种形式的合作。这些中小公司有时会成为大制药集团的技术“供货商”。它们向大公司提供特定的生物组织和大公司实验室中要作为研究工具用到的平台技术。只有少数大公司,主要是美国第一代的生物技术公司,才是高度垂直集中的从药品的研究发展一直到生产许可开发市场全部自己干(如1980年成立的Amgen公司)。跨国集团的制药公司对技术的需求是推动形成奥地利生物技术群的重要因素。 
  这些研究机构的存在对奥地利生物技术是非常重要的。奥地利政府制订了一系列相关政策,以吸引和留住这些跨国公司的研发部门。 
  4、建立生物技术园 
  最近,一些国际制药集团和大学研究所又在维也纳共同建立了一个分子病理研究中心(IMP),业内人士认为它可能发展成欧洲一个有影响的生物医药研究中心。目前,在IMP研究中心周围已形成一个名为“维也纳生物技术中心”的生物技术园,有700名来自40多个国家的研究人员在此工作。这里除了IMP研究中心还有维也纳大学的有关研究所:生物化学和分子细胞生物学所、微生物和基因所、医学生化所等,还准备筹建分子结构生物分析所,多个生物技术公司也已在此落户。在今后几年,“维也纳生物技术中心”还将为园内的公司提供1万平方米的实验室面积。 
  奥地利科学院和维也纳市政府在Rennweg联合建立了另一个生物技术园,它是以奥地利科学院的子公司形式注册的。维也纳市政府为该园的基础设施投入1400万欧元。 
  三、促进措施初见成效 
  经过努力,奥地利在生物技术的科学研究和向商业应用转化方面在国际上已有了一定的竞争力。专利申请数量是技术成果转化的重要指标。在这方面,奥地利有其特点。奥地利的生物技术专利占全部奥地利专利的3.4%,这个比例不仅高于瑞士、荷兰等国,甚至高于美国。这个指标表明奥地利能迅速将生物技术方面的科研成果转化为商业应用,在生物技术方面的转化工作做的比其他高技术领域如微电子、通讯等要好。这可能也是许多外国大公司在奥地利设立了生物技术研究部门的原因。考察一下生物技术专利在欧洲各地的分布,可以看出,以维也纳为中心的奥地利东部地区在过去几年中获专利已占全欧洲2.1%,位于欧洲第13位(见表2)。 
  可见,经过努力,奥地利的生物技术在国际竞争中已占有了自己的一席之地。 
孙方臻
著名分子胚胎学家,中科院专家。毕业于英国剑桥大学,博士。 ... [详细]
罗盖教授
罗盖教授祖籍广东,麦吉尔大学优秀学士、多伦多大学科学博士、麦克马斯特大学博士后... [详细]
王培福
王培福,医学博士,副主任医师。 毕业于解放军总医院军医进修学院,对神经系统疾... [详细]
马路
马路,主任医师,医学硕士。现任全军肾脏病专业委员会委员、北京军区肾脏病专业委员会... [详细]
苏连奎
苏连奎,中共党员,副主任医师。 2005年将干细胞治疗应用于临床,开展自... [详细]
赵春华
赵春华个人简介:男,1963年生,山东青岛人,医学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 [详细]
杨晓凤
杨晓凤,女,主任医师,硕士研究生导师。 现任中华医学会医... [详细]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设为首页 | 收藏本站 | 管理员入口
秦皇岛吉泰生物科技研究所
邮编:066100 备案号:冀ICP备2023042823号-2  冀公网安备13030502000431号
电话:0335-3366669 传真:0335-3366669 E_mail:qhdjtsw@163.com 您是本站第 2523330 位访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