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所在位置:首页 > 肾病
肾病

急性肾损伤的病因和发病机制

来源: 日期:2019-11-28


急性肾损伤的病因和发病机制

急性肾损伤病因多样,根据病因发生的解剖部位不同可分为3大类:肾前性、肾性和肾后性。
 1、肾前性急性肾损伤
        肾前性急性肾损伤最常见,由肾脏血流灌注不足所致。
常见病因包括:
      ①有效血容量不足;
      ②心排量降低;
      ③全身血管扩张;
      ④肾动脉收缩;
      ⑤肾自主调节反应受损。
        在肾前性急性肾损伤早期,肾脏血流自我调节机制可使肾功能维持正常。当血压过低,超过自我调节能力即可导致GFR(肾小球滤过率)降低,但短期内并无明显的肾实质损伤。如果肾灌注量减少能在6h内得到纠正,则血流动力学损害可以逆转,肾功能也可迅速恢复;但若低灌注持续,则可发生肾小管上皮细胞明显损伤,继而发展为急性肾小管坏死。
2、肾性急性肾损伤
       按照损伤部位,肾性急性肾损伤可分为小管性、间质性、血管性和小球性。肾小管性急性肾损伤的常见病因是肾缺血或肾毒性物质(包括外源性毒素,如生物毒素、化学毒素、抗生素、对比剂等和内源性毒素,如血红蛋白、肌红蛋白等)损伤肾小管上皮细胞,可引起急性肾小管坏死,通常缺血和肾毒性共同导致急性肾小管坏死。但其发病机制仍未完全阐明,造成急性肾小管坏死的病因复杂,发病机制存在差异,但均涉及肾小管上皮细胞损伤和GFR下降两个方面,并影响肾小管上皮细胞修复过程和预后。急性肾损伤中急性肾小管坏死最为常见。
3、肾后性急性肾损伤
        双侧尿路梗阻或孤立肾患者单侧尿路出现梗阻时可发生。肾后性急性肾损伤。尿路发生梗阻时,早期GFR尚能暂时维持正常。如果梗阻持续无法解除,肾皮质大量区域出现无灌注或低灌注状态,GFR将逐渐降低。
孙方臻
著名分子胚胎学家,中科院专家。毕业于英国剑桥大学,博士。 ... [详细]
罗盖教授
罗盖教授祖籍广东,麦吉尔大学优秀学士、多伦多大学科学博士、麦克马斯特大学博士后... [详细]
王培福
王培福,医学博士,副主任医师。 毕业于解放军总医院军医进修学院,对神经系统疾... [详细]
马路
马路,主任医师,医学硕士。现任全军肾脏病专业委员会委员、北京军区肾脏病专业委员会... [详细]
苏连奎
苏连奎,中共党员,副主任医师。 2005年将干细胞治疗应用于临床,开展自... [详细]
赵春华
赵春华个人简介:男,1963年生,山东青岛人,医学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 [详细]
杨晓凤
杨晓凤,女,主任医师,硕士研究生导师。 现任中华医学会医... [详细]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设为首页 | 收藏本站 | 管理员入口
秦皇岛吉泰生物科技研究所
邮编:066100 备案号:冀ICP备2023042823号-2  冀公网安备13030502000431号
电话:0335-3366669 传真:0335-3366669 E_mail:qhdjtsw@163.com 您是本站第 2522991 位访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