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所在位置:首页 > 肝病
肝病

“谈肝色变”成过去,干细胞治疗肝脏疾病被纳入重点专项!

来源: 日期:2021-12-02



    谈肝色变:难以摆脱的肝病阴云

    肝脏是我们人体内最大的消化腺,在医学工作者眼中,它是最重要的解毒器官——通过氧化、还原和分解体内的毒素,兢兢业业地维护生命健康。
    然而,肝脏一旦病变,其症状却很容易与睡眠质量不佳、日间劳累等身体感受混淆,患者单纯凭靠外在表现很难察觉自己已经罹患肝病的事实。
    肝病种类可划分为肝炎、肝硬化、肝癌、肝脓肿等,而乙肝则是肝病中最为常见的一种。令人扼腕的是,我国是乙肝的高发国家,已经查明症状的慢性乙肝患者就有3000万人,而每年死于乙肝病症的约有40万人。
    乙肝的传染性很强、范围广、也很难治愈,倘若乙肝没有得到有效诊疗,很有可能会转化成慢性肝炎,慢性肝炎患者可能恶化成肝硬化,具体表现为肝细胞大面积坏死,而肝组织弥漫纤维化、假小叶和再生结节。肝硬化患者必须通过长期稳定的医疗看护和服药,才能勉强维持在代偿阶段。一旦代偿阶段的底线失守,便进入了失代偿期,进而发展为肝衰竭。
    肝脏移植是治疗重症肝病的最有效手段,然而合适的肝脏供体十分紧缺,并且移植费用对于寻常家庭来说不啻于天文数字。要想通过推广肝移植术挽救上千万肝病患者,在器官定向克隆技术商用化之前,基本没有可行性。
    所以,各界不约而同地将目光投向了干细胞移植——这是目前用于治疗重度肝病患者的一把利器。在今年,广东省所发布的“精准医学与干细胞”重点专项申报指南(征求意见稿)中,更是针对“精准医学与干细胞”专门设立了4大专题共17个研究方向,特别值得我们注意的是,其中方向五“干细胞治疗重大难治性疾病的产品开发”中专门指出研究内容涵盖有肝脏相关的重大难治性疾病。
    也就是说,采用干细胞治疗肝病已经被上级主管部门所重视,而相应的临床应用和基础理论研究也正在如火如荼地展开。
    干细胞:助力肝脏修复
    干细胞所特有的自我复制和多向分化潜能为医学工作者利用干细胞修复肝损伤提供了新的方向。在医学研究领域中通常把应用于肝脏修复的干细胞划分为两类:一类是肝源性干细胞,也称为内源性肝干细胞;另一类则包括了除肝脏以外所有来源提取的干细胞。
    事实上,由于肝源性干细胞中的肝卵圆细胞在移植后仅能维持较短的干细胞特性,其大量增殖将会破坏肝脏实质组织,诱发肝硬化,所以不太适合用于肝损伤治疗;而另一常规的肝源性干细胞——小肝细胞样前体细胞虽然具备定向分化为干细胞的潜能,但其作用于肝损伤修复的机制目前还不太明确,因而也不适宜参与到肝修复临床应用中。
    不过,非肝源性干细胞因其强大的增殖分化能力,在肝损害的微环境下可以增殖分化出较多的肝细胞,成为了理想的肝脏修复细胞来源,也是医学家权衡利弊之后的优选。
    多点开花,干细胞让“谈肝色变”成为过去式
    在非肝源性干细胞中,尤以间充质干细胞(MSCs)和诱导性多能干细胞(iPSCs)最受关注,这两种干细胞副作用小、治疗效果显著,能够深度参与到各类肝病的诊疗之中。
    例如,间充质干细胞(MSCs)在酒精或非酒精性脂肪型肝炎的临床治疗历来是医学院和一线诊疗中心研究的热点。间充质干细胞(MSCs)能够维持脂质代谢相关酶类的正常水平,避免肝脂过多沉积,同时还能促进某些酶类的表达,减轻炎症,它的定向归巢能力还可通过旁分泌效应抑制肝实质细胞的凋亡,刺激肝脏再生。

    干细胞治疗肝脏疾病的基础研究并不局限于间充质干细胞对脂肪型肝炎的治疗,诸如由肝祖细胞治疗肝损伤、胎盘间充质干细胞治疗急性肝衰竭或肝硬化、骨髓造血干细胞治疗由CCl4诱导的急性肝损伤、外周血干细胞治疗乙型肝炎所导致的肝硬化、脐带血干细胞治疗急性肝功能衰竭或肝纤维化等等……实验立项所涉及的细分领域基本上囊括了现存的热点肝病种类。



孙方臻
著名分子胚胎学家,中科院专家。毕业于英国剑桥大学,博士。 ... [详细]
罗盖教授
罗盖教授祖籍广东,麦吉尔大学优秀学士、多伦多大学科学博士、麦克马斯特大学博士后... [详细]
王培福
王培福,医学博士,副主任医师。 毕业于解放军总医院军医进修学院,对神经系统疾... [详细]
马路
马路,主任医师,医学硕士。现任全军肾脏病专业委员会委员、北京军区肾脏病专业委员会... [详细]
苏连奎
苏连奎,中共党员,副主任医师。 2005年将干细胞治疗应用于临床,开展自... [详细]
赵春华
赵春华个人简介:男,1963年生,山东青岛人,医学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 [详细]
杨晓凤
杨晓凤,女,主任医师,硕士研究生导师。 现任中华医学会医... [详细]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设为首页 | 收藏本站 | 管理员入口
秦皇岛吉泰生物科技研究所
邮编:066100 备案号:冀ICP备2023042823号-2  冀公网安备13030502000431号
电话:0335-3366669 传真:0335-3366669 E_mail:qhdjtsw@163.com 您是本站第 2522091 位访客